热门关键词: 碳纤维手机壳 碳纤维手机套 凯夫拉手机壳 凯芙拉手机壳
作者:本报记者孔迪王少华/文
“这次不仅是签一批项目,更是感受到央企的力量。中央战略决策支持中原经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持中原、支持中部,是央企对新时期国家战略发展真正的全力支持。”卢展工说。
本报记者王少华/摄
123,123
6月3日,数百位央企高管云集北京人民大会堂。这些央企与河南企业签订了总金额接近2900亿元的合作大单,一些新的合作项目也在展开商洽。 “没有中央企业,就没有河南的今天。”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没有央企,就不会有中原崛起的明天。”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见面会上称,此举提供了地方和中央企业之间合作共赢的有效运作模式。
copyright 123456
激活“倍增效应” 本文来自123
随着央企在河南的投资不断加大,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央企的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与河南的资源、市场、要素优势实现了更加紧密的结合。 近几年,在中央企业与地方合作的浪潮中,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以下简称“河南煤化集团”)无疑吸引了更多的眼球。 事实上,早在河南煤化集团重组之前,永煤、焦煤等下属企业就已经开始与央企开展广泛合作。如永煤与宝钢、巴西CVRD公司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股份制煤炭企业———河南龙宇能源股份公司,焦煤与宝钢在煤矿、电力、合金冶炼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重组之后,河南煤化集团又先后与中石化、宝钢、国电、中电投、中国铝业(11.14,1.01,9.97%)、华润等央企联手,在煤炭开发、煤化工、电力、物流贸易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总资产已超过1000亿元,拟合作项目投资额约600亿元。 在合作中,河南煤化集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做大做强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积极培育物流贸易、金融、建筑矿建等产业,形成了实业、贸易、金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煤化集团在发展化工产业中,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提高技术水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其与中科院合作的乙二醇项目已经落地,碳纤维项目已经投产。“这些目前都属于煤化工产业的制高点。”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说。 “集团在合作中实现了长足发展,已位居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二位。”河南煤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祥恩表示,截至2010年底,河南煤化集团资产总额达1406亿元,较重组之初的733亿元相比翻了将近一番,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煤化。 河南煤化集团只是“1+1>2”倍增效应的一个案例。 “十一五”时期,随着河南与央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一拖、洛铜、洛玻、许继、平高等一批重点企业通过与央企战略重组,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央企在河南的投资不断加大,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央企的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与河南的资源、市场、要素优势实现了更加紧密的结合。 “实际上,河南与中央企业的合作有着深厚渊源和良好基础。‘一五’时期,国家先后在河南布局中国一拖、洛阳轴承厂等一批国字号项目,奠定了河南现代工业的根基。”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主任肖新明说。 肖新明介绍,截至2010年底,在豫各级中央企业共658户,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职工44.8万人,资产总额约65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5125亿元。 河南与央企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2010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卢展工在6月3日的大会上表示:“没有中央企业,就没有河南的今天。” 内容来自123456
释放央企能量
以201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2.3万亿元估算,央企未来投资接近1/7,这还未计算投资对关联产业的带动力及影响力。 央企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正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热情不谋而合。 6月2日至3日,央企为再次赴京的中部大省河南送上厚礼,双方共签订了130项合作项目,涉及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医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煤炭、电力、交通、城镇建设、新能源、节能环保、投融资、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总投资2898亿元。 其中河南省政府与中国兵装、中国华能等11家中央企业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4.39,-0.04,-0.90%)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河南各省辖市、省管企业与中央企业、国内知名企业签订25项合作项目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中签约。 以201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2.3万亿元估算,央企未来投资接近1/7,这还未计算投资对关联产业的带动力及影响力。 这是继2009年双方开始密切接触以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合作。 长长的央企项目名单中,投资金额以数百亿计的不是个例:其中包括总投资200亿元的中石化1000万吨炼油扩建项目、总投资195亿元的中硅高科光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0亿元的中国建材安阳产业基地、总投资109亿元的中国联通(5.64,-0.01,-0.18%)“智慧中原”项目等重大合作项目。 2009年,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布局中原,全力打造“无线郑州”,从政府公务到村务公开,从市民要查询的公共信息到企业的信息化转型。郑州,正在成为一座“无线化”的城市。 “未来3年,中国移动将在河南投资200多亿元,在‘无线郑州’的建设基础上,推进‘无线城市群’建设,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透露。 建成后,城市居民不仅能随时随地实现无线上网,手机刷卡消费、门禁、身份识别等便捷的手机服务时代也将到来。 目前,包括郑州、洛阳在内的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展“无线城市”建设,而在全球已经有1500个城市提出了“无线城市”建设的目标,“无线城市”被誉为除了水、电、暖、燃气以外的“城市第五基础设施”。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与河南国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LNG(液化天然气)车辆加注站、LNG卫星站及LNG液化加工等清洁能源领域进行合作。通过此协议,“十二五”期间,中海油将在河南投入24亿元,用以建设200座LNG加注站,形成年加注121.2万吨LNG供给能力。 除拟签约项目外,河南方面还选出拟推荐洽谈项目195项,为扩大与央企合作范围打下基础。 “没有央企支持,不会有中原崛起的明天。”卢展工表示。
助力国家战略
内容来自123456
“这是多年来我省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签约项目和金额最多的与央企对接合作活动。”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告诉本报记者,“大批央企投资河南,不仅可以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对河南的振兴也将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中央企业在河南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这次不仅是签一批项目,更是感受到央企的力量。中央战略决策支持中原经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持中原,支持中部,是央企对新时期国家战略发展真正的全力支持。”卢展工说。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的河南,以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突出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深入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河南与中央企业渊源深厚,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与央企的联姻直接推动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这是多年来我省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签约项目和金额最多的与央企对接合作活动。”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告诉本报记者,“大批央企投资河南,不仅可以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对河南的振兴也将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这次合作体现结构调整。在引进央企继续加强河南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并着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拟签约项目包括工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项目100余项。 肖新明表示,河南省2011年与中央企业合作签约项目呈现出几大特点。 “首先是突出了园区建设。”肖新明说。在签约和推介项目中,各省辖市突出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产业集群项目,郑汴汽车产业集群、洛阳动力谷和石化产业基地、新乡和焦作装备产业集群,中原电气谷、鹤壁煤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安阳建材和医药生产基地等区域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此外,河南省着重促进存量优化。签约项目中,有10多项企业重组及技术合作项目,通过与央企合作,可促进困难企业解困,获得技术和资金支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如中建总整体收购河南路桥公司,可注入资金20亿元,中烟公司整合省内4家烟草复烤企业,可有效提升企业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突出了市场主体。在拟签约推介项目合作主体中,既有省市重点国有企业,也包括一批民营企业。它们通过合作投资、相互持股、并购重组等市场运作方式,积极与中央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陈雪枫表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此次与央企的合作意义重大,对河南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起到关键作用,河南与央企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
培育造血功能 copyright 123456
可以预见的是,河南与央企将在更广阔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一场央企与地方政府“联姻”的大戏已在全国展开。 去年先后有贵州省与央企签约近3000亿元,涉及47个大项目以及40多家央企次第进入福建省,投资总额高达4700亿元等大手笔。 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见识早、动作快、力度大,其中上海市已经争取到大飞机、造船、电子信息、高新科技等20多家央企在沪安家落户。 湖北、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接连举办了一系列与央企对接的大型活动,活动组织的很有特色,效果也很突出。 四川、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行动迅速而且富有成效。 在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看来,央企强大的投资能力与积极扩张投资的动力,与地方政府抓投资拉动、扩内需、保增长的热情相结合,使得国有资本在全国区域经济热点上和关键投资领域疾进。 目前来看,央企与地方经济对接的突出特点是多以产权为纽带的并购重组,建立以增资扩股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制公司和以产业升级换代为标志的新型企业,发展以技术为先导的高新产业,形成以开发区为平台的产业创新和集聚。 有专家建议,地方与央企在进行对接合作的过程中,应各自找准自身定位,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和发展需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央企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围绕主业进行投资和并购,不能盲目“铺摊子”。 同时,地方也要根据自身发展优势与央企科学对接,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不能盲目引进项目或盲目鼓励地方国企与央企重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与央企的对接合作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引进项目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地方产业体系建设,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另外,央企除了拥有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广阔的市场体系外,还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地方在与央企合作中,要注重与央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交流,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共同培养人才等措施,促进地方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 事实上,以前地方企业和央企合作,一来是参股,二来是地方企业做配套,现在合作形式已经演化成共同建立生产基地等模式,“这就证明了央企和地方合作不再是虚的了”。 未来,如何加强“造血”功能、资源性产业合作以及如何求解央企和地方对接中大规模的跨行业、跨区域的资产整合和资本管理,或许是央企和地方都要深思的问题。 “河南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直有关厅局和中央驻豫机构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省与央企合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国资委。”肖新明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河南省为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可以预见的是,河南与央企将会在更广阔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来源:新浪财经网 内容来自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