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产能最大、工艺最领先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是日本东丽公司。根据东丽公司的标准,碳纤维产品从低到高分为T300、T700、T800、T1000等。“同等品质日本公司产品的价格远低于中国产品的成本,这就导致中国企业亏损。”李克健说,“日本公司要把T700的价格降至T300的水平,而中国企业的T300的生产成本还未降下来。”以3k(每束3000根)的T300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价为800-900元/千克,而同等品质中国产品的售价是其两倍以上。
业内专家介绍,中国碳纤维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体育休闲用品领域,当前国内8000吨实际需求量中约有7000吨用于这一领域。未来市场的增长点在新兴工业的应用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机叶片、建筑材料、汽车、大飞机、压力容器和高压输电线等,预计2015年中国碳纤维在新兴工业领域的消费量将会有较大增长。以风机叶片为例,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风机叶片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达到万吨级水平。
李克健说,目前国内碳纤维企业有近40家,今年产能将达到5000吨,明年将达到8000吨。而全球碳纤维产能约为60000吨,2009年实际销量为30000吨,总体产能已经过剩。
然而,李克健说:“在现有技术水平之上,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下降幅度很有限,难以与国外公司竞争。”基于中国现有技术水平,生产1千克12k的T300碳纤维需要用2千克原丝,原丝的生产原料是丙烯腈,加上人工和电费,1千克碳纤维的生产成本最少200元,而日本公司的市场销售价在160-170元/千克。“前不久,土耳其一家腈纶厂用很短时间生产出了碳纤维,以每千克110元抛售中国市场。这令中国企业感到很难受。”李克健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介绍:“以未来占碳纤维需求比重较大的大飞机项目为例,中国大飞机项目已经起步,其中复合材料用量至少占25%。国产碳纤维目前只能用在飞机非承力件和次承力件上,而飞机最关键的承力件所需T800级碳纤维还停留在实验室数十千克的水平,大飞机应用碳纤维尚需依赖进口。”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部副主任方巍说:“全球碳纤维市场95%以上被国外大型企业占据。2009年中国碳纤维自给率仅为16.1%,进口量占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受技术不成熟、装置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许多国产碳纤维装置不能正常开工或处于停产状态,平均开工率约为10%。”
一些已建成投产的中国碳纤维企业则感到“骑虎难下”。由于做出来的碳纤维产品价格高且没有市场需求,不少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为继续支撑下去,企业一方面靠母公司或者其他业务输血,另一方面将碳纤维做成下游复合材料以打开市场。李克健分析,如果不生产,则意味着技术难以改进,之前的巨额投资全部泡汤,中国碳纤维企业要坚持渡过难关,提高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
而国外企业已加快了布局中国的步伐。有消息称,日本东丽公司正酝酿扩产,将在中国和周边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千吨碳纤维生产线的投资就达到3亿-5亿元。”李克健担心,“目前国内很多碳纤维投资的最终结局可能是打水漂。” 近日有消息称,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获得较大幅度的减税优惠政策,这将进一步推动这些产业的投资热潮。事实上,基于相关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企业未来的良好回报,资本市场早就将相关概念股捧上了天,实业资本也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投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