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碳纤维手机壳 碳纤维手机套 凯夫拉手机壳 凯芙拉手机壳
【慧聪纺织网】旧中国纺织工业完好地保存,解放后成为国家最大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让纺织业率先进入市场经济体系,新世纪使纺织业高速发展,每一段进程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艰辛探索。
从缺衣少穿到衣被天下,再到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中国纺织业经历了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国纺织业的巨大变迁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让世界刮目相看。 123456
开创先河
本文来自123
新中国成立前——产业工人成为纺织先驱 123456
洋务运动后纺织工厂的建立,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纺织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23456
上个世纪30年代干过纺织的人已经不在了,40年代干过纺织的人也已经不多了。原纺织工业部科技司副司长李百长就是现已为数不多的见证中国近代纺织历史的前辈之一。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李百长投身纺织行业60余年,用他自己的话讲,“中国近代工业历史百余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尾巴,参与其中。”谈起当年的纺织业,李百长记忆犹新。
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洋布、洋纱大量输入,使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纺织品商品市场的发展,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
copyright 123456
1872年,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先河。但真正形成规模的纺织业实际上要从1888年洋务派人士兴办纺织厂开始。彼时到1949年70多年间,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棉纺纱锭只有500万锭,毛纺有13万锭,麻纺3万锭。“从棉纺锭的规模看,当时在世界上排在第7位,赶不上印度,也比不上德国。”李百长清楚地记得,抗战前一年就是这样的规模,由于连年的战争和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民族工业的发展十分艰难,“当时纺织工人很辛苦,每天要连续22小时上班。”他介绍。
copyright 123456
李百长1946年进入纺织行业,先后在咸阳棉纺织厂等纺织企业任职。他回忆,那时的咸阳纺织厂是抗日战争前期由湖北省官布局与中国银行合办的1万多纱锭的纺织厂,机器设备多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沉到长江里后打捞上来的,当时的动力系统还是蒸汽机带动天轴皮带集体传动,生产车间多工序,多机台,用人多,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差,产品单一。从棉花进厂到棉纱出厂要经过十多道工序。中国近代的纺织工业发展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来自123
解放前的纺织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日本人手中接收的日资企业,民族资本一直处于被排挤、被压迫的地位。主要生产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连主要配件也要靠国外供应。纺织原料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纺织企业基本集中在少数沿海城市,远离广大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仅上海一地,就集中了旧中国棉纺设备的47%和毛纺设备的73.5%。 123456
在别人的眼里,旧中国的纺织业是一个“烂”摊子。而在李百长看来,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过程,既是一次引进西方纺织技术、开拓近代纺织生产的过程,也是一次练习和培养纺织工人和技术力量的过程。通过大规模生产实践,中国第一批近代纺织产业工人和技术力量开始出现。尽管那时纺织工人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和洋匠的欺凌,但他们在实践中把握了生产技术,成为后来发展纺织工业的先驱。
“旧中国纺织工业的完好保存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李百长还记得当年参加工人护厂队的情景——国民党撤退时不断轰炸桥梁和工厂的动力设备,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各地纺织厂组织起工人护厂队,“咸阳纺织厂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也是沿海地区和内地纺织厂没有遭到很大破坏的原因。“为新中国纺织业的迅速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opyright 123456
解放后30年——成为国家最大支柱产业 123456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始终关注民生,在解决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中,“衣”是解决得最好的。仅用了一代人多的时间,就把脱胎于半殖民地的纺织工业改造发展成世界第一的规模,实现了中国人民丰衣足食的千年梦想。
见证了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原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曹平林谈起解放后纺织工业的发展,当时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123456
1950年,南洋大学纺织系毕业的高材生曹平林怀着对新中国纺织行业美好的憧憬,来到纺织部计划司工作。刚参加工作的他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受领导委托去国务院领任务。“当时习仲勋同志接待了我,让我告诉部里帮助西藏建立一个毛纺厂。”曹平林回到部里向领导汇报了任务,纺织部随即与上海联系,上海纬纶毛纺织厂被迁至西藏林芝,因而有了现在的西藏林芝毛纺厂。“在纺织部工作,我最强烈的感觉是党中央就在我们眼前,纺织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的指引。”曹平林谈起当年的往事神态依然十分自豪。
内容来自123456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安定民生、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生产,并设法积累资金,建设新中国。当年纺织工业是国家最大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陈云同志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过:“国家用1块钱收购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就可卖4块钱,如果用来生产针织品,回笼的钞票就更多。”陈云的讲话对纺织工业在积累资金、供应市场和国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了极为生动的说明。 copyright 123456
负责纺织计划工作的曹平林介绍,“一五”期间,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西安五个大型棉纺织基地迅速建成,缓解了全国人民穿衣难题,加快了国家经济建设的资金积累。在大规模建设新厂时,我们注意改变旧中国纺织工业集中在沿海的不合理布局。棉纺织厂大部分建在华北、中南、西北及新疆等产棉区,毛纺织厂建在内蒙、新疆、青海、宁夏等产毛区,丝绸厂主要放在四川、浙江、江苏等蚕茧产区,改变了纺织工业过去远离产地和销售市场,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的畸形布局。 内容来自123456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纺织工业为国家积累了近100亿元资金(包括工业利润和税收),相当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投资总额的38%。棉纺锭达到700多万锭。
123456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受自然灾害,中央从全局考虑,决定出口纺织品换回美元,用于购买粮食。“当时出口市场主要是前苏联等东欧国家,采用记账外汇的方式,拿不到实际外汇。我们考虑产品要适应资本主义国家才行,发动企业搞产品结构调整,搞小批量多品种,并成功实现了向其他欧洲国家出口。”曹平林回忆。
十年动乱对纺织工业的破坏十分严重,但由于纺织工业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穿衣问题,中央还是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为了解决纺织工业原料问题,国务院从1962年到1979年连续几年召开全国集中产棉县棉花会议,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安排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使棉花产量始终保持在4000万担以上。1969年棉纱计划产量1000万件,到年终实现了994万件,与计划指标只相差了6万件。纺织工业部老部长钱之光遗憾地说:“只差一口气了。”第二年,经过各方努力,全国棉纱产量上升到1131万件,超过了原世界第一的美国。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友人斯诺时首次宣布:中国棉纱、棉布产量已居世界第一。这是中国自1959年以来国家对外公布的第一项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统计数字。
“中央还十分重视发展化纤工业。”曹平林说,1971年,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一家服装店排长队买了一条的确良裤子,给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1972年,毛主席在一次会上提出:“买的确良裤子太难了,可以多搞点嘛。”
内容来自123456
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石油化纤的条件。但发展化纤工业是世界趋势,我国也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1972年中央决定引进成套化纤技术设备。建设四大化纤基地,包括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厂、天津石油化纤厂和四川维尼纶厂,总规模为年产化纤35万吨。这四个项目的引进建成,为中国化纤工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为上世纪80年代取消布票、敞开供应创造了有利条件。 内容来自123456
改革开放后——成功实现“瘦身”、“健身”
内容来自12345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正是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123,123
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东南部、过去有个老浜村,那里河浜遍布,杂草丛生,又是血吸虫病高发区,村民们常常穷得揭不开锅。上世纪70年代初,身为村团支部书记的钱月宝,带领20名绣花姑娘,在村里办起一个绣品加工点,从那时候起,她就立志走工业兴村之路,彻底改变老浜村贫穷落后面貌,带领全村村民致富。 本文来自123
就在钱月宝为了最初的梦想日夜奔波的时候,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纺织工业首先从管理体制上发生重大变革。
内容来自123456
1983年,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就在这一年,钱月宝借贷两万元,建起了一座200平方米的厂房。她率领村里的姐妹们敲开市场的大门,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钱月宝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在创新上下大力气,不断开发出领先于同行的床上用品,为消费者领略时尚、步入现代生活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本文来自123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老浜村的村办企业“江苏梦兰集团”的“梦兰”商标不仅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殊荣,而且还摘取“中国十大文化品牌”的桂冠,而昔日的老浜村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今天享誉全国的小康村“梦兰村”。
钱月宝和梦兰集团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际上梦兰的发展过程也折射了中国纺织工业改革经历的多个阶段。
1978年到1984年是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纺织工业开始实施“转轨变型”。进入上世纪90年代,改革向纵深推进,1992年,重庆针织总厂破产,成为国企改革第二步的标志性事件。从1995年起,国有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进入高潮阶段,1996年,全国破产试点城市扩展到56个,1997年达到111个。2000年,企业破产工作基本全面推开。 内容来自123456
1997年10月底,党的十五大刚刚闭幕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主持召开了有上海、浙江、江苏、山东三省一市,以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中国工商银行、外经贸部等机构主要领导参加的纺织行业压锭解困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后,朱基指出:“当前,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企改革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这就是纺织行业,国有企业当中最困难的是纺织行业,如果能把纺织行业的改革和脱困解决好,中国国有企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123,123
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1998年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98年1月23日,上海国棉九厂12万锭落后纱锭当场被砸毁,敲响了全国压锭第一锤。纺织行业突破口战役迅速在全国打响。1999年纺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8亿元,终于结束了行业连续6年亏损的被动局面,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明显好转。 123456
2000年纺织行业在“压锭、重组、减员、增效”为主线的结构调整基础上,在国家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开始转向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中心,提高行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历史发展期。2000年纺织行业创下历史纪录的新业绩,经济运行状况成为“九五”以来最好的一年。
在国企改革进程中,纺织工业企业首先“壮士断腕”,做出了重大牺牲,但正因改革,中国纺织工业企业也实现了“瘦身”和“健身”。对此,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席时平有着自己的深刻感受,他说:“我们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纺织企业前进的火车头,上海纺织在改革开放中调整,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整个行业在‘伤筋动骨’之后出现了‘脱胎换骨’,‘产业调整’带来了‘产业升级’。”
copyright 123456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纺织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纺织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正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123,123
2001年,连云港鹰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国良开始关注一种名为“碳纤维”的高性能材料。他多次走访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起初却被泼了不少冷水。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进入到碳纤维研发领域,并于2005年立项,打响科技攻坚战,为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张国良一周时间驱车行程上万公里,上东北、走山西、访北京,下上海??几乎找遍了国内曾经研究过、试验过、接触过碳纤维的人。张国良之所以对碳纤维有如此大的兴趣,实际上源自碳纤维的“魅力”: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素有“黑色黄金”之称。这种材料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却长期受到国外技术封锁。经过大量研究和无数次试验后,终于在2007年5月3日,我国产业化生产线的第一批碳纤维在张国良的公司成功下线。这意味着,国人40年的碳纤维梦想终成现实,国际垄断被打破。如今国内市场半数以上的碳纤维由张国良的企业生产。
本文来自123
其实像张国良这样敢于投入勇于创新,谋求自身转型升级的纺织企业家不在少数,他们的行动和业绩,诠释了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由大变强的渴望和其间走过的艰辛历程。用张国良的话说:“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瞄准高精尖,纺织强国不仅是张国良自己的追求,更是千千万万纺织人共同的梦想。
内容来自123456
步入21世纪,中国纺织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达4130万吨,化纤、纱、布、服装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为3100万吨、2730万吨、790亿米、285亿件,纺织服装出口总额2065亿美元。根据国际贸易组织的数据,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全球纺织出口总额中占比为31.72%,中国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面对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纺织人表现得很冷静,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所言:“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使中国纺织工业迎来了由大变强的新机遇。” 123456
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纺织工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基于这一发展战略需要,纺织工业自2001年已经连续加大了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扩大国际合作,同时加快产业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国际合作方式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改革,行业正在发生着在国际供应链层次逐渐从低端向高端提升的可喜变化。
copyright 123456
在新形势下,杜钰洲十分明确地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必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品牌、依靠职工的素质上来。提高科学技术对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自主品牌对中国纺织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贡献率。“两个贡献率”的提出,得到全行业的认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内容来自123456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遭遇到国际贸易保护、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国际金融动荡和国际市场疲软的不利形势,在国内面对实施一系列从紧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贷款困难、资本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新时期纺织工业增长方式已经在不断改变,资本有机构成已大幅提高,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纺织工业也未能幸免,遭受较大冲击,紧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制定实施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实施两年来,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纺织工业企稳向好。
进入2011年,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牵头下,《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规划》将从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为中国纺织工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绘就出一幅清晰的蓝图,也为2020年建成纺织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123456
对中国纺织工业来说,如今正是一个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新时代,要实现这一伟大跨越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
123456